徐时仪 | 《〈朱子语类〉文献语言研究》序
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朱熹集理学之大成。朱熹的讲学语录是反映其理学思想体系的重要文献,也是宋代文人口语的实录,从中可“听”到朱子的经国之谋,济民之政,出处之义,交际之道。更可“看”到当时师生问答的鲜活场景,尤其是庆元党禁时的人情世态和朱子的心态,可以说更为真实地反映了一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思想演变脉络和南宋当时的社会生活及语言使用状况。
而从最初所记“语录”到汇编为“语类”,其中各本异文错综复杂,后世刊印的传本也多有不同。诚如入矢义高《〈朱子语类〉口语语汇索引》序曾说“《朱子语类》的文章,是读了好久也不会减少难懂的部分”,非浅尝辄止者可探得其奥要。
近年来朱子语录词语的研究已成为汉语词汇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而学界鱼龙混杂,诚如《朱子语类》卷四载朱熹说“气有清浊,则人得其清者,禽兽则得其浊者。人大体本清,故异于禽兽;亦有浊者,则去禽兽不远矣”。
在治学和为人上,清者不畏崎岖山路,不畏艰辛劳苦,不断攀登,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扎扎实实的真学问,活出生命的精彩和人生的价值;浊者却毫无敬畏学术之心,不择手段蝇营狗苟,混学位混职称,更有甚者以剪贴拼凑为“学术”,混淆视听,败坏学风,不惮自露门外汉之丑而贻笑大方,所作所为禽兽不如,人所不齿。
所幸众所周知,古往今来凡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无不是建立在扎实的语料与实学实证基础之上,而天道酬勤,人在做天在看,褒优贬劣,学人心中自有一杆秤。
令人欣喜的是刘杰博士自2007年至今潜心《朱子语类》的研究,十年磨一剑,所撰《〈朱子语类〉文献语言研究》立足朱子语录各本异文,考探朱子语录的版本流传,研讨古白话词汇的演变脉络,可谓创获良多。我与刘杰君的师生缘始于2006年,刘杰君来函有意从我攻读博士学位,遂于2007年入学,并成为我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朱子语类》词汇研究”课题组成员。
当时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还难以一睹,而《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与今传本《朱子语类》的编纂体例不同,作为唯一流传至今的宋椠朱子语录,其保存朱子讲学原貌显然更真切,提供了朱子语录最初传播的“活化石”,可供探讨由早期各家所记朱子讲学语录到按内容分类所编语类的传承渊源。
有鉴于此,刘杰君不辞辛劳,用了近一年时间,前往北京国家图书馆善本阅览室,据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的缩微胶片逐条核对过录成电子文本,在我们其后整理点校《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和进行朱子语录词汇研究上有其筚路蓝缕之功,同时也为我们拟以《〈朱子语类〉文献语言研究》作为选题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年中,刘杰君学习上刻苦勤奋,领悟力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在古籍整理和语言研究方面用力甚勤,所获亦丰。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其所撰博士论文《〈朱子语类〉文献语言研究》是国内外首次对《朱子语类》所做的文献及其语言综合研究的力作,尤其是注重实证,使用了时代早于通行本的宋刻本考斠各本异文,补正了通行本的一些讹误,充分显示了其驾驭所学文献学与语言学知识的功力,具有训练有素的从事中国古典文献综合研究和深层研究的专业学养和纯朴学风。
知无涯,学无涯,从事学术研究是一个不断学习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边学边探索的过程。我自1981年参加编纂《汉语大词典》至今研究古白话文献和词汇已有三十多年,曾陆续考释有近千条词语,撰有《宋儒语录词语汇释》和《朱子语类词语汇释》初稿,并着手进行《朱子语类》的汇校汇注。
近年来我们在研读考斠《朱子语类》时越来越深感此书广博犹如深山大海,非三五十篇硕博论文渔猎可尽。经我们逐字逐词比勘,《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朱子语录类要》和徽州本《朱子语类》中有不少内容不见于今通行本,还有许多内容与今通行本相异,从中可见黎靖德编订《朱子语类》前未经删削改易的大量原始记录,保存了朱熹门人弟子所记讲学语录的原貌。
《朱子语类》各本在编排和内容上的异同形成互补和参证,不仅可据以补正今通行本的讹失,为朱熹理学和朱子学的研究以及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而且也为宋代用字和汉字史研究、同近义词辨析、异形词考辨、汉语词义系统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材料。
由于汉语在由古至今的发展中既有各地言与言(口语与口语)的歧异,又有古今言与文(口语与书面语)的歧异。长时期的言文分离,既给探索汉语发展的来龙去脉和演变规律造成一定的困难,又使突破这一困难成为汉语史研究乃至语言学研究中最引人入胜的课题,尤其是20世纪初汉语的文白转型不仅完成了汉语表述系统的重大变革,而且还隐含着价值观念的更新。在汉语词汇浩繁的多元异质现象面前,我们既深感这一领域大有作为,如行山阴道上,循其所以然而渐入佳境,也常深感学无止境,时不我待,尚有许多空白未能填补,尤其是文献的考斠非亲力亲为者诚难知其中甘苦。
在探讨佛经音义、朱子语录和《忠义直言》《官话指南》《官话类编》《圣谕广训直解》《汉洋合字汇》等古白话文献所载东汉至明清的语言现象时,我们逐渐意识到一部汉语史也就是言语与语言的演变史,言语与语言的演变是贯穿汉语古今发展的主线,进而力图从文白此消彼长的角度着眼,探源抉微,张皇幽眇,理论和实证并举,时间上贯通古今,地域上贯通方言和通语,从共时语料中进行历时的语言演变分析,探讨汉语由古至今的发展中为什么变、怎样变、为什么这样变而不那样变的发展规律和不同阶层雅俗文化相融合的价值取向。
记得我刚略懂人事,家父家母就告诉我要敬惜字纸,要有敬畏心,要学好,要做好人。父母亲的教导于平白朴实中蕴藏着纯真深奥的哲理,代表了天下所有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期盼。因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好人,每一个人都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么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是和谐美好的。人总是由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求知也总是由懵然无知到茅塞顿开,由渐悟到顿悟,由勤思苦学而豁然开朗,而举头三尺有神明,人生一世,不可虚度,更不可妄度。
我从教三十年来深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课重在引导学生自悟,掌握基本功和研究方法,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致力于探求其所以然。凡有问学心得和感悟的学生当皆未泯教学相长潜移默化之情缘,且由此入门,登堂入室,渐在各自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和人生征途中崭露头角,终生受益。这就是师生代代承传的薪火相继。看到学生学有所成是我最快乐的事,我为他们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鼓劲,为他们荣获的每一项成果喝彩。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学术上的创新是象牙塔尖上的真学问,有志者事竟成。刘杰君的大著是我指导的第一篇有关《朱子语类》的博士论文,十年来刘杰君始终不忘初心,勤勉有为,今已是高校青年教师中创获甚多的佼佼者。在此我们期待刘杰君将其作品的出版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再接再厉,贯通古今中外,在语言学研究及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续有更多的成果问世,并祈愿好人事业有成,一生平安。
-end-
原文见1777号《语言文字周报》
相关阅读: